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寄生蜂成虫能否找到并寄生足够的寄主,是实现其最大生殖力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1],该因素与寿命直接相关,故寿命在进化中受到较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成为寄生蜂重要的适应性特征之一[2];在害虫生物防治实践中,寿命是决定寄生蜂控制寄主害虫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常用的评价天敌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初始密度(Pi)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在2011-2013年的两个冬小麦生育周期里,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分析了土壤禾谷孢囊线虫初始密度对其繁殖及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的繁殖系数(Rf)随Pi的增加而减少,当Pi为0.5个卵·mL-1土时,Rf达到8.7;当Pi为64个卵·mL-1土时,Rf仅为2.8。小麦株高、茎叶干重、根干重及产量均与Pi呈显著负相关。当Pi≥8个卵·mL-1土时,小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产量显著下降,因此田间禾谷孢囊线虫的初始密度高于该值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嗯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嗯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pyr G基因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致病相关性,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yr G基因突变体(Δpyr G),对pyr G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yr G基因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以及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能力;pyr G基因影响his D基因的表达;此外,pyr G基因突变影响西瓜噬酸菌对组氨酸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1%(噁)嗪草酮悬浮剂45 g a.i./hm2处理对稗属杂草、千金子的防效均为90%以上.1%(噁)嗪草酮悬浮剂37.5 g a.i./hm2剂量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a.i./hm2混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丁香蓼、草龙、田菁及异型莎草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1%(噁)嗪草酮悬浮剂37.5 g a.i./hm2剂量与1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30 g a.i./hm2混用对稗属杂草、千金子、鳢肠、陌上菜、丁香蓼、草龙、田菁、野荸荠、异型莎草的防效为88%~ 100%.1%(噁)嗪草酮45 g a.i./hm2剂量及37.5 g a.i./hm2剂量与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 a.i./hm2混用或与10%双草醚可湿性粉剂30 g a.i./hm2混用,对机插秧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将OsN1基因上游881 bp启动子(OsN1p)序列取代pBI121中gus基因上游的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1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由该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能在愈伤组织中较低水平地表达;稻瘟病菌接种转基因植株24 h后,GUS活性为未接种前的4.2倍;5 mmol.L-1水杨酸(SA)和0.5 m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喷施转基因植株叶面6 h后,GUS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5.9和2.4倍。表明,OsN1p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同时明显具有受稻瘟病菌、SA和MeJA诱导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麦田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的抗药性。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和整株测定法测定了江苏、上海等地17个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筛选出了相对最抗和最敏感种群;测定了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对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和环已烯酮类其他除草剂的交互抗性水平。结果表明:14个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句容小麦田菵草种群具有极高的抗性水平,种子生物测定其相对抗性倍数为144.24,整株测定其相对抗性倍数为174.42。交互抗性试验结果显示,抗精噁唑禾草灵菵草种群对与其作用机制相同的有关药剂也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methyl)、炔草酯(clodinafop-propargyl)、烯草酮(clethodim)。  相似文献   
8.
鳢肠种子萌发及出苗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pH、水势、盐分对鳢肠种子萌发以及埋土深度对其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鳢肠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40℃,最适35℃;鳢肠为光敏感性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在黑暗中萌发受到抑制,但不同光照周期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鳢肠种子对pH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为4~10范围内均可萌发;鳢肠种子对水势非常敏感,随着溶液水势从0下降至-0.5 MPa,萌发率从97.78%降低为4.44%;对盐分不敏感,当NaCl浓度为0.15mol.L-1时,萌发率为42.22%。表土层的鳢肠种子出苗率最高,当埋土深度大于0.5 cm时不能出苗。该研究表明:耕作将种子带入土层,可有效治理鳢肠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禾谷孢囊线虫的田间侵染规律及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禾谷孢囊线虫(CCN)在小麦田间的侵染规律和分布动态,在2010-2012年的两个冬小麦生育周期里,定点调查CCN(Heterodera avenae)江苏沛县群体的田间生活史及不同虫态的数量.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季节中CCN只能完成一代生活史;小麦越冬前有少量二龄幼虫(J2)孵化,能侵入根系,但不能正常发育;返青期小麦的根围土壤中出现J2孵化高峰,大量侵入根系后,至抽穗期完成发育,在根系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雌虫,在根内及土中可见少量雄虫;小麦成熟收获期,白色雌虫开始变褐形成孢囊,落入土中越夏.从田间垂直分布调查结果看,田间孢囊主要分布在土表下0~10 cm土层,孢囊线虫孵化的J2也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中,并且在返青期出现高峰,这与CCN的田间侵染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集团内捕食是食蚜天敌群落中常见的现象,而捕食性昆虫卵通常成为集团内的猎物。为探究新疆农田生态系统中捕食性昆虫集团内捕食的规律,以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为对象,设置不同幼虫期(整个幼虫期、刚蜕皮的4龄幼虫)和食物类型〔七星瓢虫(Cocinellina septempuntata)卵、棉蚜(Aphis gossypii)+七星瓢虫卵、棉蚜〕等2因素3水平的析因实验设计处理,观察比较大草蛉发育、存活参数。结果表明:食物类型与饲喂期存在显著互作,影响大草蛉幼虫发育至成虫的存活概率,即食物类型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饲喂期的长短,虽然在整个幼虫期和4龄幼虫期处理下,存活率在"棉蚜"与"瓢虫卵+棉蚜"处理之间没有差异,但大于"瓢虫卵"处理下的存活率,但差异幅度不同:"整个幼虫饲喂"处理下的存活率大于"4龄期饲喂"处理。说明干旱环境中大草蛉幼虫无论早晚只捕食七星瓢虫卵均难以正常发育存活至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